种业振兴看绵阳 见证种业大市的大担当
农安天下,种为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绵阳作为全国五个种业大市,正持续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此刻(12月30日),出席首届川北地区种业创新科技成果发布会的与会嘉宾走进部分点位,见证绵阳种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作为三台县现代生猪种业产业园的核心部位,1200头共享种公猪站自去年7月启动建设以来,克服了高温、疫情等各种困难,建设进度按下冲刺健。 1200头共享种公猪站项目建设施工负责人 刘军—— 目前,猪场内部的猪圈栏架、环境控制系统正在安装中,在春节前计划完成70%的进度,预计在2023年3月中旬全部完成,四月份实现关猪的目标。 总投资8000万元的共享种公猪站,由种猪楼、实验室、生活办公区、隔离区等多个部位组成。为了让猪儿们住得舒服又安全,种猪楼在内部建设可谓十分讲究。 四川川繁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一中—— 一个是新,全场大量采用新工艺,猪儿喝的水经过消毒过滤的超纯水,呼吸的空气是恒温恒湿的新风; 二一个是智,养殖场建成将配套生长环境、健康水平自动监测系统,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就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猪儿运动健康水平。 此外这里的种猪们都将生活在6层的楼房里,且每头种猪都住“单间”。房间的大小有1.5平方和6平方两个标准,如果猪的体重超过相应指标,技术人员就会把它调整到空间大的房间里,通过增加运动来实现瘦身。 据了解,该共建共享种公猪站,是川农大育种团队主导,联合川内7家龙头企业注资成立四川川繁猪生物科技公司,以“1+7+N”模式建设的,旨在破解长期以来生猪“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怪圈,进一步提升四川省核心种源自给率。 四川川繁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一中—— 1是四川农业大学李学伟猪育种团队; 7是省内七家核心育种企业; n是愿意和我们项目合作的养殖企业和养殖农户。 我们公猪站投产以后,将服务超过全川20%的能繁母猪,提升超过1000万头育肥猪的生长性能,预计每年可节约饲料粮15万吨,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亿元。 三台县现代生猪种业产业园是全省唯一纳入国家级园区创建名单的生猪种业产业园,也是打造全国生猪种业高地及千亿级生猪产业的核心力量。 产业园通过联合中国农科院、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天府肉猪、川藏黑猪新品种培育,获得国家、省科技进步奖18项,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6项。 园区已建成国家核心育种场2个、千头以上扩繁场4个、A级屠宰场1个、精深加工企业5个,构建了以育种为核心、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 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李霞—— 我们将以创新中心为核心,以种业园区为引领,依托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00头区域性种公猪站等优质项目,持续建设种业高端创新平台,聚集川内优秀团队、优质企业开展种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全力打造全国生猪种业高地。 种业要振兴,加快育种进程是关键。 在市农科院科研创新核心基地内,小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正仔细查看冬小麦的生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 绵麦905是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品种,历经了10年的选育时间,于今年正式通过四川审定。 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研究员 何员江—— 绵麦905是我们院和五粮液集团联合选育品种,也是全省首个审定酿酒专用小麦品种,通过在全省的多地进行试验,亩产达到429公斤,表现非常稳定,而且各项指标也达到了企业的相关标准。 科研创新核心基地是国家小麦改良分中心,国家小麦、水稻、油菜原种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示范基地,作为科研人员的主战场,这里已建成高标准科研试验田500余亩。 市农科院院长 王秀全—— 主要开展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优异基因发掘利用。常年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技项目100余项,已先后为国家选育各类农作物新品种300余个,为国家种子安全、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贡献。 绵阳市农科院建于1938年,目前设有小麦、水稻、油菜、玉米等13个研究方向,建有国、省级科研平台36个。 其中,杂交小麦的研究与规模化应用代表了全国最高水平,高芥酸油菜的研究引领了全国高芥酸油菜的发展方向,三系杂交水稻的研究支撑了绵阳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市建设。 作为全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农业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排头兵,连续20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连续10年在全国地市州级农科院所排第一位; 新品种选育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级科研成果奖励223项。 在下午举行的大会上,还将分析种业发展新形势,共商种业发展新举措,共建跨区域交流合作新平台,共享种业发展成果,共同推进川北种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省、全国种业振兴作出川北贡献。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何力 责编:牟廷蓉 三台县融媒体中心